Lazy loaded image
技术分享
深度体验Get笔记:这款AI工具正在改变我的信息整理方式
Words 1618Read Time 5 min
2025-7-10
2025-7-10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大家好,我是易安!
最近我的朋友圈被各种笔记工具刷屏,各种各样的知识库管理工具。我这周尝试了Get笔记,这玩意儿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,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的真实体验~

过去尝试过的笔记痛点

我之前尝试过太多笔记工具,比如手机自带的功能过于简单,不好分类,标签一多,不好提取归类;Ima:只有小程序版本很鸡肋,也经历了从热情满满到弃如敝履的全过程:开始这工具也太强了吧!我要把所有资料都放进去!
中期:嗯...好像有点麻烦,但还能接受,后期:算了吧,找不到东西,导出还费劲...
这次用Get笔记,我都做好了"又是一个三分钟热度"的心理准备。但没想到,这款工具居然扭转了我对笔记软件的固有印象。
图片 (2837x1539)
图片 (2837x1539)

Get笔记到底有啥不一样?

AI加持的全平台内容收集

这个功能非常实用!刷视频号看到干货?刷小红书遇到好文?在公众号读到金句?
只需复制链接到Get笔记,AI立刻帮你提取核心内容,还能自动分类和标签化。这对于看到好东西就想存,存了又找不到"的人简直是救星!
  • PC端
图片 (2637x905)
图片 (2637x905)
图片 (2537x1127)
图片 (2537x1127)
比如我上周存了一篇关于Gemini 2.5pro的文章,不仅内容被完美提取,还自动生成了关键词和摘要。需要查阅时,直接搜索"2.5"就能找到,省去了我翻找的时间。
图片 (2309x1603)
图片 (2309x1603)

录音转文字+会议同步记录

 
线下会议太多记不住?线上课程听完就忘?
 
Get笔记的录音转文字功能也是踩中了这个刚需需求,虽然阿里的通义听误也主打会议实时转文字,但是这个支持预约直播和会议同步转录。上周老徐的几个小项目结营直播,开启录音后,系统不仅转成了文字,还能智能总结要点。对于平时工作超忙的工作党,很实用,可以帮你快速提炼要点,不用怕错过细节,下面就是我昨晚和老徐一起吃饭,咨讯了3个小时实时转播的
图片 (1219x2399)
图片 (1219x2399)
这里分享给踩坑点小程序只有几分钟(小程序3分钟,app60分钟),一定要下个app使用,这样可以录制1个小时,再长就要收费了(会员2小时/每次),还有不要退出后台,否则也会停止转录。
图片 (1220x2506)
图片 (1220x2506)

多设备实时同步不掉线

 
手机记的笔记,电脑上立马就能看到并编辑,我经常是通勤时在手机上收集灵感,回到家用电脑整理成完整方案。Get笔记的同步速度很快,几乎没遇到过内容丢失的情况。
 

上手Get笔记四步走

 
想要高效使用Get笔记,我总结了这套"懒人四步法":
第一步: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不要一上来就乱建文件夹!我建议按照"工作"、"学习"先分,再细分子类别。
图片 (2875x1613)
图片 (2875x1613)
图片 (1941x1079)
图片 (1941x1079)
第二步:设置智能收集渠道 选择2-3个你最常用的信息平台(比如抖音、公众号),设置自动收集和分类规则。
图片 (2563x1537)
图片 (2563x1537)
选择平台
图片 (1783x1085)
图片 (1783x1085)
这里支持上传公众号主业截图,智能识别完成对标分析
图片 (1609x1073)
图片 (1609x1073)
视频号同理
图片 (1627x999)
图片 (1627x999)
 
第三步:养成日常回顾习惯
每天睡前花10分钟用"问一问"功能回顾当天收集的内容。
第四步:定期整理归档
定期清理冗余信息,保持知识库的整洁和高质量。
图片 (1355x837)
图片 (1355x837)
这套流程用了两周,我的信息焦虑明显减轻,找资料素材和对标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!

使用Get笔记的小技巧

  1. 自定义快捷键:我设置了Ctrl+G快速打开Get笔记,随时记录灵感
  1. 语音指令:通过"帮我整理关于XX的笔记"快速筛选内容
  1. 标签联动:相关标签之间建立联系,形成知识网络
图片 (1685x1041)
图片 (1685x1041)
  1. AI摘要:长文章直接让AI生成200字摘要,一目了然
最实用的是AI摘要功能,我订阅的公众号文章太多读不完,现在全靠它帮我提炼重点,效率提高了几倍!
图片 (2263x1357)
图片 (2263x1357)

说说Get笔记的不足

说实话,Get笔记也有些地方需要改进:
  1. 对PDF的处理还不够智能,特别是扫描版PDF
  1. 移动端的编辑功能不如桌面版丰富
  1. 无法与日历、待办事项深度集成
但瑕不掩瑜,总体来说这款工具已经满足了我90%的需求,值得一试!

写在最后

我试用了Get笔记的免费版,每个用户可以创建3个知识库,容量每个10G,对个人用户完全够用。如果你也正在寻找一款能真正帮你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工具,而不是又一个"信息黑洞",不妨试试Get笔记。
 
工具再好也只是辅助,真正的学习效率来自于持续的思考和实践。你们现在用什么工具管理知识呢?有什么好的使用技巧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!
 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别忘了点个赞,我是易安,我们下期再见!
 
https://doc.biji.com/ 👈 Get笔记官方文档(想深入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)
上一篇
用cursor,3分钟搞定年会抽奖程序
下一篇
4月份,Cursor最新无限续杯指南!!!